香烟网

香烟网>白酒

茅台无法复制,这事儿真没蒙你!

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中,周总理比较爱喝两口。电影《建国大业》中,三大战役胜利捷报传到后方,周总理与众元勋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镜头最让人触动。

建国后,总理对茅台酒的情有独钟更是众所周知。但那时候国家穷,茅台酒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出口创汇,加上产量低,作为“国酒”,茅台也主要是在国宴和外交场合才现身。于是才有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把茅台酒搞上一万吨”的愿望。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1万吨茅台酒指标,国家组织专门队伍,在遵义市郊筹建了茅台酒异地试验场,并葫芦画瓢地从茅台酒厂搬来全套酿造工艺、最好的酿酒技师、发酵的大曲乃至窖泥。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还是未曾酿出“茅台酒”。

不仅仅是不过百余公里外的遵义,在台湾、在日本……不知多少人感叹茅台酒的珍贵,明里暗里,挖空心思偷师学艺,结果无不以南橘北枳而告终。

茅台无法复制,这事儿真没蒙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理只能带着遗憾离去。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茅台酒不可复制!

行家里手都知道,酿酒有四个很关键的因素、气候、环境、工艺、原材料。

1、茅台镇处在白酒金三角,常年恒温潮湿,非常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繁衍。

2、赤水河流域没有污染型工厂存在,水质得以保护。卡斯特地貌也是酿酒得天独厚的条件。

3、酿造白酒的工艺可以算得上一门国粹,不同酒厂之间都有差异。茅台酒的工艺更是独门秘笈,不可外传。

4、茅台酒使用本地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固体发酵。这种红缨子高粱只适合在赤水河流域一带生长。

茅台酒不可复制,原因就在于这四大要素,别的酒厂、别的地方都不能同时具备。

茅台无法复制,这事儿真没蒙你!

拿“异地酿茅台”来说,这事最终没成,就在于哪怕在国家意志下你啥都能带走,茅台镇赤水河谷的环境却没法带走。

研究显示,在茅台酒的酿造自然环境系统中,特殊、也是对茅台酒的不可克隆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其微生物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形成,是地理与历史两方面条件综合叠加、天机巧合的结果。

茅台镇地处海拔400余米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少,加之两岸高山耸峙,地理特殊,极其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与此同时,这里的酿酒活动又恰恰千百年经久不息,更使微生物的活动愈发活跃,种类相对稳定,从而在茅台镇上空编织出了不易受外来自然力破坏、影响的微生物网。

千百年来,勤劳精明的茅台人民在对身边的地理环境不断的观察领悟中归纳总结,引自然之物、自然之理为我所用,因地制宜,渐渐创造出了与上述微生物相应的不同一般白酒的精湛酿造工艺。其中的绝彩妙笔,便是在所有的中国白酒中,独立采用开放式的堆积发酵工艺,充分网罗空气中的微生物参与整个发酵过程。

据初步分析奠定,至少有200多种微生物对茅台酒香型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以致车往茅台镇方向走,间隔10余公里,浓郁的酒香就扑鼻而来,甚至直升机飞行空中,也会被其包裹。

茅台无法复制,这事儿真没蒙你!

此外,茅台地区的土壤、水质、原料等条件,亦是其他地区所难具备的。

对于所有的茅台酒异地克隆而言,离开了茅台镇,也就酿不出茅台酒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实验者可以搬走茅台酒酿造的所有的其他部件配方,但无论如何也搬不走其微生物环境,可以说,茅台酒厂周围整个大自然,都在为茅台酒保守秘密。

也正因如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才划出了7.5平方公里的茅台酒酿造地受原产地域保护。

“异地茅台”这事儿成不了,茅台镇林立的小酒厂咋也酿不出茅台呢?按理说用的是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水、同样的微生物环境呀?

那也成不了。茅台人的手艺,你也学不来。

曾有这样的描述:从“牛嘴”里滑滑流出的是白色的微微带着酸香味的新酒,这是今年用红粮所取的第四次酒,也是茅台7次取酒中精华的一道,浓、香、酒精54度,老酒工轻巧地把新取出的酒在手中一捻,说:“滑,可以取酒了。”滑或涩,代表着酒精不同的浓度。

尽管也有各种先进设备,但是老酒工还是喜欢靠经验来生产。

一年取酒7次,每次浓度都不同,合成了53度的天然茅台酒。什么温度下取酒,取多少,完全依靠酒工的经验——除了用手捻,再就是看酒泛出来的酒花,“酒花大小不同,决定了酒的味道不同”。

茅台无法复制,这事儿真没蒙你!

每年重阳节投料的时候,是厂里最紧张的时候,“每天的气温都不同,空气的湿气也不同,所以每次蒸煮所加的河水的量也不同。先前也试过用仪器,还是觉得不如靠经验判断可靠”。靠仪器分析出来的加水量在茅台的酒工技师看来,总有点欠缺。

堆蒸好的红糯高粮也要靠人工,“只有老酒工才能凭经验知道什么时候堆,什么时候收”。

(责任编辑:admin)